
視點_刊首語
地(dì / de)理教師的(de)師魂 李廣水;1
視點_教改論壇
GIS應用于(yú)中學地(dì / de)理教學的(de)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基于(yú)中國(guó)知網的(de)計量可視化分析 鄢銀銀;羅娅;闫明智;4-7
視點_課程教材
淺談天文教育課程在(zài)高中學段的(de)開發、實施與建議——以(yǐ)内蒙古師範大(dà)學附屬中學爲(wéi / wèi)例 付彪;郭俏彤;王煥梅;史利傑;龐書宇;8-12
人(rén)教版高中地(dì / de)理教材中地(dì / de)貌内容新探 紀海濤;13-14+18
視點_專題研讨_研學旅行研究與資源應用
研學旅行研究與資源應用地(dì / de)理研學旅行研究綜述 闫鑫;劉光旭;何慧蓮;15-18
商洛市旅遊資源在(zài)地(dì / de)理研學實踐中的(de)應用 馬珺琰;19-22+25
基于(yú)地(dì / de)理科普實體資源的(de)中學研學旅行線路設計 孫中偉;王雪華;潘力強;23-25
教學_教學研究
基于(yú)STEM理念的(de)高中地(dì / de)理表現性評價設計 楊雨潇;劉琳;26-28+31
高中地(dì / de)理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de)創設 柳紅霞;高小紅;李彥飛;29-31
基于(yú)“述”與“評”的(de)人(rén)地(dì / de)協調觀培養策略 關潔;張立峰;路琳琳;門閏婷;32-34+37
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遠程地(dì / de)理教學的(de)有效策略 胡建坤;35-37
淺談核心素養立意下的(de)高中地(dì / de)理教學 劉金鋒;38+41
高中地(dì / de)理學曆案的(de)編寫策略 陳琳;39-41
地(dì / de)理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de)方法與途徑 李洪宇;42+44
探究式教學法在(zài)地(dì / de)理教學中的(de)具體應用 李佩敏;45-46
教學_課堂教學
“渤海海冰開發問題研究”的(de)教學探究卓 藝婷;林惠花;47-50
情境貫穿式教學在(zài)課堂中的(de)應用——以(yǐ)“探究NBA球隊命名含義”爲(wéi / wèi)例 李永維;範毅登;51-52
核心素養導向的(de)區域地(dì / de)理主題探究式教學實踐——以(yǐ)“日本”(第1課時(shí))爲(wéi / wèi)例 陳麗滿;53-56+59
基于(yú)人(rén)地(dì / de)協調觀培養的(de)高中地(dì / de)理教學設計——以(yǐ)“大(dà)氣的(de)受熱過程”爲(wéi / wèi)例 高雲菲;陳俊英;57-59
基于(yú)鄉土認知視角的(de)教學設計——以(yǐ)“農業區位因素”爲(wéi / wèi)例 劉慧珍;毛端謙;60-62
促進深度學習的(de)逆向教學設計——以(yǐ)“走向人(rén)地(dì / de)協調:可持續發展”爲(wéi / wèi)例 毛婷婷;馬松梅;63-66+70
基于(yú)OBE理念的(de)“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問題式教學設計 詹傳梅;陳松林;67-70
“東南亞”教學設計 李夢玲;71-73+76
時(shí)空視角下的(de)人(rén)文地(dì / de)理課堂教學探究——以(yǐ)“城市内部空間結構”爲(wéi / wèi)例 徐立豐;74-76
“水循環”教學設計 林敏;77-80
“河流地(dì / de)貌”教學設計 呂陳玲;81-83
評價_評價研究
基于(yú)校園實踐活動的(de)高中生地(dì / de)理實踐力表現性評價——以(yǐ)“經緯度測量”爲(wéi / wèi)例 孔令柱;84-86+90
評價_備考交流
從研讀高考試題談地(dì / de)理複習備考 蘇敏;呂淑琦;87-90
評價_培養指導
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de)地(dì / de)理公開課 黃蘇華;91+93
評價_原創試題
“港珠澳大(dà)橋”試題設計 汪霁虹;92-93
“廣東新會葵藝技藝”試題設計 張小寶;陳健華;94
拓展_随筆言論
把握地(dì / de)理教學的(de)“度” 趙善民;房立峰;95-96
拓展_說(shuō)理解圖
大(dà)自然中的(de)美麗錯覺 劉月;楊平恒;96
彩封及其他(tā)
手繪地(dì / de)理畫李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