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點_刊首語
支教研學,文山之(zhī)戀 雷鳴;1+73
視點_專題策劃_文山支教研學課程設計
面向初中生地(dì / de)理實踐力培養的(de)研學課程設計——以(yǐ)普者黑濕地(dì / de)研學爲(wéi / wèi)例 王玉萍;魯燕;任曉波;4-8
指向地(dì / de)理實踐力培養的(de)普者黑研學課程設計 唐少霞;高家鳳;覃程;趙從舉;8-11
雲南普者黑項目式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餘小靈;程健;陳實;12-18
基于(yú)核心素養培育的(de)雲南文山紅色研學課程設計——以(yǐ)西疇縣三光村、麻栗坡烈士陵園研學爲(wéi / wèi)例 鄭昕;陳道(dào)華;徐楷;19-21+30
視點_學科專論_地(dì / de)理學與地(dì / de)理學發展簡史(連載三)
羅馬帝國(guó)地(dì / de)理學傳承及中世紀湮滅 顧朝林;22-25
視點_教改論壇
地(dì / de)理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家國(guó)情懷的(de)水平劃分與育成策略 張萃萃;王向東;梁秀華;26-30
視點_課程教材_基于(yú)“OECD學習框架2030”的(de)我國(guó)高中地(dì / de)理課程圖譜研究(連載四)
基于(yú)OECD課程圖譜的(de)我國(guó)高中“人(rén)文地(dì / de)理”頻次熱圖分析 蔚東英;黃勁松;勞泳源;林珏;王民;31-34+42
視點_課程教材
近十年我國(guó)地(dì / de)理教科書研究回顧與展望——基于(yú)人(rén)大(dà)複印資料的(de)分析 張家輝;付瑞瑩;鄧若男;35-38
教學_教學研究
指向心理地(dì / de)圖培養的(de)地(dì / de)圖教學策略探讨 楊粟;李小妹;39-42
指向素養發展的(de)高中地(dì / de)理單元作業設計——以(yǐ)主題單元“貝加爾湖科考”爲(wéi / wèi)例 林秀蓮;陳詩吉;43-45+48
“一(yī / yì /yí)例到(dào)底”的(de)地(dì / de)理情境設計 申大(dà)魁;嶽大(dà)鵬;毛廣雄;46-48
教學_課堂教學
初中跨學科教學設計探索——以(yǐ)“小米粒中的(de)大(dà)學問”爲(wéi / wèi)例 趙卉;淩雲霄;49-52+76
基于(yú)問題解決模式的(de)初中地(dì / de)理學習内容整合 闫豔俠;53-55
基于(yú)區域認知的(de)“認識國(guó)家”學習進階實踐探索 王娟;56-59
評價_試題研究
基于(yú)高考評價體系的(de)高考地(dì / de)理試題創新性初探——以(yǐ)2021年高考全國(guó)文綜乙卷與廣東地(dì / de)理卷爲(wéi / wèi)例 李琪;陳心怡;張争勝;60-65
2021年高考全國(guó)文綜甲卷“珊瑚礁”地(dì / de)理試題評析 劉斌;羅瑛;王濤耕;66-68
新高考背景下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dì / de)理命題研讨 曾呈進;缪起雪;梅國(guó)紅;69-71
評價_原創試題
“水上(shàng)雅丹”試題設計 楊國(guó)兵;曹玲玲;72-73
拓展_說(shuō)理解圖
蒙漢天書 朱萬裏;65
拓展_研學實踐
由高考地(dì / de)理試題中苔原知識引發的(de)長白山研學思考 丁堯清;李夢科;74-76
社會調研法在(zài)高中人(rén)文地(dì / de)理教學中的(de)應用——以(yǐ)“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爲(wéi / wèi)例 楊璐璐;77-80
簡評品書
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區域生态環境與經濟的(de)協同發展研究 張勇強;81
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吳爲(wéi / wèi);82
城市化背景下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現狀及出(chū)路 花樹洋;85
紅色研學旅行資源的(de)思政教育價值分析 李偉;88
彩封及其他(t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