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中心
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yú)印發《全面加強和(hé / huò)改進新時(shí)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的(de)通知
發布日期:2023-05-06    文章來(lái)源:    分享到(dào):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shì)黨中央關心、人(rén)民群衆關切、社會關注的(de)重大(dà)課題。随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bù)斷變化,疊加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爲(wéi / wèi)認真貫徹黨的(de)二十大(dà)精神,貫徹落實《中國(guó)教育現代化 2035》《國(guó)務院關于(yú)實施健康中國(guó)行動的(de)意見》,全面加強和(hé / huò)改進新時(shí)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yī / yì /yí)、總體要(yào / yāo)求

  (一(yī / yì /yí))指導思想

  以(yǐ)習近平新時(shí)代中國(guó)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wéi / wèi)指導,全面貫徹黨的(de)教育方針,堅持爲(wéi / wèi)黨育人(rén)、爲(wéi / wèi)國(guó)育才,落實立德樹人(rén)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yī / yì /yí)的(de)教育理念,切實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zài)更加突出(chū)位置,統籌政策與制度、學科與人(rén)才、技術與環境,貫通大(dà)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培育學生熱愛生活、珍視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hé / huò)、樂觀向上(shàng)的(de)心理品質和(hé / huò)不(bù)懈奮鬥、榮辱不(bù)驚、百折不(bù)撓的(de)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思想道(dào)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hé / huò)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dà)任的(de)時(shí)代新人(rén)。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發展。完善全面培養的(de)教育體系,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堅持學習知識與提高全面素質相統一(yī / yì /y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de)社會主義建設者和(hé / huò)接班人(rén)。

  ——堅持健康第一(yī / yì /yí)。把健康作爲(wéi / wèi)學生全面發展的(de)前提和(hé / huò)基礎,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把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與解決學生成才發展的(de)實際問題相結合,把心理健康工作質量作爲(wéi / wèi)衡量教育發展水平、辦學治校能力和(hé / huò)人(rén)才培養質量的(de)重要(yào / yāo)指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堅持提升能力。統籌教師、教材、課程、學科、專業等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設,全方位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問題預防和(hé / huò)監測機制,主動幹預,增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學性、針對性和(hé / huò)有效性。

  ——堅持系統治理。健全多部門聯動和(hé / hu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rén)機制,聚焦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de)核心要(yào / yāo)素、關鍵領域和(hé / huò)重點環節,補短闆、強弱項,系統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三)工作目标

  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幹預處置“四位一(yī / yì /yí)體”的(de)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和(hé / huò)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de)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de)學校比例達到(dào) 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de)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dào) 60%。

  二、主要(yào / yāo)任務

  (一(yī / yì /yí))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

  1.以(yǐ)德育心。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德育思政工作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hé / huò)學生成長各環節,納入“三全育人(rén)”大(dà)格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guó)情懷,引導學生扣好人(rén)生第一(yī / yì /yí)粒扣子(zǐ),樹立正确的(de)世界觀、人(rén)生觀、價值觀。

  2.以(yǐ)智慧心。優化教育教學内容和(hé / huò)方式,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hé / huò)校外培訓負擔。教師要(yào / yāo)注重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在(zài)學科教學中注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既教書,又育人(rén)。

  3.以(yǐ)體強心。發揮體育調節情緒、疏解壓力作用,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開齊開足上(shàng)好體育與健康課,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後服務,着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個(gè)小時(shí)體育活動時(shí)間,熟練掌握 1—2 項運動技能,在(zài)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rén)格、錘煉意志。

  4.以(yǐ)美潤心。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作用,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廣泛開展普及性強、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積極向上(shàng)的(de)美育實踐活動,教會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5.以(yǐ)勞健心。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讓學生動手實踐、出(chū)力流汗,磨煉意志品質,養成勞動習慣,珍惜勞動成果和(hé / huò)幸福生活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6.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中小學校要(yào / yāo)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按規定開足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模塊學時(shí)。高等職業學校按規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爲(wéi / wèi)公共基礎必修或限定選修課。普通高校要(yào / yāo)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shàng)應設置 2 個(gè)學分(32—36 學時(shí)),有條件的(de)高校可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de)心理健康選修課。舉辦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de)高校要(yào / yāo)按規定開設适合成人(rén)特點的(de)心理健康課程。托幼機構應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創設活動場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7.發揮課堂教學作用。結合大(dà)中小學生發展需要(yào / yāo),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學,關注學生個(gè)體差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hé / huò)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hé / huò)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

  8.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編寫大(dà)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讀本,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向家長、校長、班主任和(hé / huò)輔導員等群體提供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務包”。依托“師生健康 中國(guó)健康”主題教育、“全國(guó)大(dà)中學生心理健康日”、職業院校“文明風采”活動、中考和(hé / huò)高考等重要(yào / yāo)活動和(hé / huò)時(shí)間節點,多渠道(dào)、多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學校聘請的(de)社會工作者等作用,增強同伴支持,融洽師生同學關系。

  (三)規範心理健康監測

  9.加強心理健康監測。組織研制符合中國(guó)兒童青少年特點的(de)心理健康測評工具,規範量表選用、監測實施和(hé / huò)結果運用。依托有關單位組建面向大(dà)中小學的(de)國(guó)家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監測專業機構,構建完整的(de)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監測體系,加強數據分析、案例研究,強化風險預判和(hé / huò)條件保障。國(guó)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每年監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地(dì / de)方教育部門和(hé / huò)學校要(yào / yāo)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監測工作。

  10.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堅持預防爲(wéi / wèi)主、關口前移,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縣級教育部門要(yào / yāo)組織區域内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用好開學重要(yào / yāo)時(shí)段,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一(yī / yì /yí)次心理健康測評,指導學校科學規範運用測評結果,建立“一(yī / yì /yí)生一(yī / yì /yí)策”心理健康檔案。高校每年應在(zài)新生入校後适時(shí)開展心理健康測評,鼓勵有條件的(de)高校合理增加測評頻次和(hé / huò)範圍,科學分析、合理應用測評結果,分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測評數據安全保護機制,防止信息洩露。

  (四)完善心理預警幹預

  11.健全預警體系。縣級教育部門要(yào / yāo)依托有關單位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規範心理咨詢輔導服務,定期面向區域内中小學提供業務指導、技能培訓。中小學校要(yào / yāo)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開展預警和(hé / huò)幹預工作。鼓勵高中、高校班級探索設置心理委員。高校要(yào / yāo)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gè)人(rén)”四級預警網絡,輔導員、班主任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重點關注面臨學業就(jiù)業壓力、經濟困難、情感危機、家庭變故、校園欺淩等風險因素以(yǐ)及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等學習生活環境變化的(de)學生。發揮心理援助熱線作用,面向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dà)突發事件受影響學生人(rén)群,強化應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撫、疏導和(hé / huò)幹預。

  12.優化協作機制。教育、衛生健康、網信、公安等部門指導學校與家庭、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共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加強物防、技防建設,及早發現學生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網上(shàng)網下監測預警學生自傷或傷人(rén)等危險行爲(wéi / wèi),暢通預防轉介幹預就(jiù)醫通道(dào),及時(shí)轉介、診斷、治療。教育部門會同衛生健康等部門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問題學生複學機制。

  (五)建強心理人(rén)才隊伍

  13.提升人(rén)才培養質量。完善《心理學類教學質量國(guó)家标準》。加強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專業和(hé / huò)心理學類拔尖學生培養基地(dì / de)建設。支持高校輔導員攻讀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專業碩士學位,适當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幹在(zài)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心理學相關專業名額。

  14.配齊心理健康教師。高校按師生比例不(bù)低于(yú) 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 2 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 1 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鼓勵配備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de)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研制度,縣級教研機構配備心理教研員。

  15.暢通教師發展渠道(dào)。組織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标準,形成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稱制度相互銜接的(de)教師專業發展制度體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審可納入思政、德育教師系列或單獨評審。面向中小學校班主任和(hé / huò)少先隊輔導員、高校輔導員、研究生導師等開展個(gè)體心理發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和(hé / huò)技能全覆蓋培訓,定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多措并舉加強教師心理健康工作,支持社會力量、專業醫療機構參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動,用好家校社協同心理關愛平台,推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源開發和(hé / huò)培訓,提升教師發現并有效處置心理健康問題的(de)能力。

  (六)支持心理健康科研

  16.開展科學研究。針對學生常見的(de)心理問題和(hé / huò)心理障礙,彙聚心理科學、腦科學、人(rén)工智能等學科資源,支持全國(guó)和(hé / huò)地(dì / de)方相關重點實驗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基礎性、前沿性和(hé / huò)國(guó)際性研究。鼓勵有條件的(de)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置學生心理健康實驗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17.推動成果應用。鼓勵支持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應用到(dào)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幹預處置等領域,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七)優化社會心理服務

  18.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能力。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兒童醫院、精神專科醫院和(hé / huò)婦幼保健機構兒童心理咨詢及專科門診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标準規範,加強綜合監管。民政、衛生健康、共青團和(hé / huò)少先隊、婦聯等部門協同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台,支持專業社工、志願者等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對已建有熱線的(de)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及 12345 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含 12320 公共衛生熱線)、共青團 12355 青少年服務熱線等工作人(rén)員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供專業化服務,向兒童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電話,鼓勵有需要(yào / yāo)時(shí)撥打求助。

  19.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婦聯、教育、關工委等部門組織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shàng)家庭教育指導平台,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關注孩子(zǐ)心理健康,樹立科學養育觀念,尊重孩子(zǐ)心理發展規律,理性确定孩子(zǐ)成長預期,積極開展親子(zǐ)活動,保障孩子(z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網絡或遊戲。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每年面向家長至少開展一(yī / yì /yí)次心理健康教育。

  20.加強未成年人(rén)保護。文明辦指導推動地(dì / de)方加強未成年人(rén)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内容,增強服務能力。檢察機關推動建立集取證、心理疏導、身體檢查等功能于(yú)一(yī / yì /yí)體的(de)未成年被害人(rén)“一(yī / yì /yí)站式”辦案區,在(zài)涉未成年人(rén)案件辦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監護令”,會同有關部門全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關工委組織發揮廣大(dà)“五老”優勢作用,推動“五老”工作室建設,關注未成年人(rén)心理健康教育。

  (八)營造健康成長環境

  21.規範開展科普宣傳。科協、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台和(hé / huò)渠道(dào),廣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和(hé / huò)預防心理問題科普。教育、衛生健康、宣傳部門推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驗做法,穩妥把握心理健康和(hé / huò)精神衛生信息發布、新聞報道(dào)和(hé / huò)輿情處置。

  22.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網信、廣播電視、公安等部門加大(dà)監管力度,及時(shí)發現、清理、查處與學生有關的(de)非法有害信息及出(chū)版物,重點清查問題較多的(de)網絡遊戲、直播、短視頻等,廣泛彙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shàng)的(de)力量,以(yǐ)時(shí)代新風塑造和(hé / huò)淨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shàng)美好精神家園。全面治理校園及周邊、網絡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rén)無底線營銷危害身心健康的(de)食品、玩具等。

  三、保障措施

  (一(yī / yì /yí))加強組織領導。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省級人(rén)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de)評價,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rén)才培養體系和(hé / huò)督導評估指标體系,作爲(wéi / wèi)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hé / huò)領導班子(zǐ)年度考核重要(yào / yāo)内容。成立全國(guó)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各地(dì / de)要(yào / yāo)探索建立省級統籌、市爲(wéi / wèi)中心、縣爲(wéi / wèi)基地(dì / de)、學校布點的(de)學生心理健康分級管理體系,健全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de)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制。

  (二)落實經費投入。各地(dì / de)要(yào / yāo)加大(dà)統籌力度,優化支出(chū)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學校應将所需經費納入預算,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yào / yāo)。要(yào / yāo)健全多渠道(dào)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支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三)培育推廣經驗。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選優秀案例。支持有條件的(de)地(dì / de)區和(hé / huò)學校創新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積累經驗,發揮引領和(hé / huò)帶動作用。

(責任編輯:王笑一(yī / yì /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