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和(hé / huò)介紹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hé / huò)課程标準及語文等16門學科課程标準。
教育部官網截圖
值得關注的(de)是(shì),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hé / huò)課程标準頒布後,将全面啓動相關教材修訂工作,爲(wéi / wèi)學校教學提供有效支持。
課程方案的(de)修訂變化
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hé / huò)初中原思想品德爲(wéi / wèi)“道(dào)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yī / yì /yí)體化設計;
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yī / yì /yí)至七年級以(yǐ)音樂、美術爲(wéi / wèi)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内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
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yī / yì /yí)年級;
落實中央要(yào / yāo)求,将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shí)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chū)來(lái)。
課程标準的(de)修訂變化
一(yī / yì /yí)是(shì)優化了(le/liǎo)課程内容結構。基于(yú)核心素養要(yào / yāo)求,遴選重要(yào / yāo)觀念、主題内容和(hé / huò)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内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yī / yì /yí)内容主題的(de)不(bù)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de)性質和(hé / huò)育人(rén)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yào / yāo)求。
二是(shì)研制了(le/liǎo)學業質量标準。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内容,整體刻畫不(bù)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jiù)的(de)具體表現,明确“學到(dào)什麽程度”,引導和(hé / huò)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wéi / wèi)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三是(shì)增強了(le/liǎo)指導性。各課程标準針對“内容要(yào / yāo)求”提出(chū)“學業要(yào / yāo)求”“教學提示”,細化了(le/liǎo)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de)一(yī / yì /yí)緻性,增加了(le/liǎo)教學、評價案例,不(bù)僅明确“爲(wéi / wèi)什麽教”“教什麽”“教到(dào)什麽程度”,而(ér)且強化了(le/liǎo)“怎麽教”的(de)具體指導,做到(dào)好用、管用。
語文等16門學科課程标準
語文課程将“文化自信”作爲(wéi / wèi)要(yào / yāo)重點培養的(de)學生核心素養之(zhī)一(yī / yì /yí),體現了(le/liǎo)語文工具性與人(rén)文性相統一(yī / yì /yí)的(de)特點。
道(dào)德與法治課程秉持“大(dà)中小思政課一(yī / yì /yí)體化”理念,強化偉大(dà)建黨精神、偉大(dà)抗疫精神,以(yǐ)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大(dà)主題教育進課程要(yào / yāo)求 。
曆史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de)唯物史觀,引導學生初步确立真正的(de)曆史觀、民族觀、國(guó)家觀和(hé / huò)文化觀。
數學課程提出(chū)“會用數學的(de)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de)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de)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學科實踐實現其獨特育人(rén)價值。
外語課程(英、日、俄)充分發揮教學提示的(de)作用,挖掘單元育人(rén)價值,通過語言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zài)體驗中學習、在(zài)實踐中運用、在(zài)遷移中創新。
地(dì / de)理課程構建了(le/liǎo)以(yǐ)人(rén)類地(dì / de)球家園爲(wéi / wèi)主線,以(yǐ)認識全球和(hé / huò)區域爲(wéi / wèi)知識基礎,以(yǐ)地(dì / de)理實踐和(hé / huò)地(dì / de)理工具貫穿其中的(de)内容框架。
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科學領域課程在(zài)目标與内容架構上(shàng)注重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加強了(le/liǎo)對共通性素養的(de)培育。
信息科技課程強調學校信息科技實驗室建設的(de)重要(yào / yāo)性,爲(wéi / wèi)學生學習提供場地(dì / de)、硬件、軟件、材料和(hé / huò)工具等支持與保障。
體育與健康課程倡導在(zài)應用情境中評價學生習得的(de)知識與技能,在(zài)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de)學練活動中實現素養提升。
藝術課程增加了(le/liǎo)基于(yú)核心素養的(de)、具體可操作的(de)過程性評價,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多樣化,引導學校和(hé / huò)教師對學生做出(chū)全面的(de)、全方位的(de)評價。
勞動課程以(yǐ)勞動精神爲(wéi / wèi)引領,圍繞正确的(de)勞動價值觀和(hé / huò)良好的(de)勞動品質,進一(yī / yì /yí)步強調讓學生動手實踐、出(chū)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砺意志。
(責任編輯:王笑一(yī / yì /yí))